據(jù)國家統(tǒng)計局網站消息,三季度我國經濟恢復向好,總體運行在合理區(qū)間,但外部環(huán)境更趨復雜嚴峻,國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。
發(fā)展恢復向好,是好事;困難超出預期,要破題。
面對困難,是迎難而上,還是選擇躺平?答案顯而易見。
任何時候,我們始終要明白:困難是客觀存在的,但只要思想不滑坡,辦法總比困難多。躺平沒有出路,拼搏才有未來!
(一)
信心比黃金更重要。
當前,我國改革發(fā)展進入了戰(zhàn)略機遇和風險挑戰(zhàn)并存、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,確實遇到了不少困難。既有外部的,也有內部的;既有共性的,也有個性的。但總歸一句話:不管遇到什么困難,都要堅定信心。
記得2020年疫情爆發(fā)不久,有記者到位于蘭溪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的浙江金華雪貝嬰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裝配車間采訪,看到的不是“生產設備關停、工人在家休息”的場景,而是一派“工人正在加急裝配、檢驗、包裝嬰兒睡籃”的繁忙生產景象。
當時,這家公司總經理王品其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。他說:“企業(yè)要有憂患意識,以便在形勢發(fā)生變化的情況下隨時做好準備?!?/span>
這說明了什么?困難不可怕,怕的是沒有面對困難、戰(zhàn)勝困難的信心。
在蘭溪,像“雪貝”這樣的企業(yè)還有很多,他們內抓管理、順勢而為、主動求變,積極拓展新興領域和市場,使企業(yè)得以在嚴峻的形勢下實現(xiàn)完美的“逆襲”。
事實證明,信心是克難制勝的強大精神力量。越是艱難險阻,越要堅定信心;越是堅定信心,越能迸發(fā)強大的力量。
(二)
從古至今,問題和方法總是一道共生的辯題。學者吳甘霖曾在《方法總比問題多》一書中指出,問題與方法是推動事物前進的動力,只要善于找方法,問題也能變成機會。
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,只有想不到的辦法。拿未來社區(qū)馬公灘實施單元征遷工作來說,不少征遷對象有抵觸心理,不愿意談,甚至不讓進門。工作如何去做?一次不行就兩次,白天不在就晚上去,講政策未果就用真心真情。工作人員的付出,為征遷工作跑出了“新速度”:7天內完成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拆遷簽約全面“清零”,100天攻堅實現(xiàn)集體土地簽約、安置雙100%。
招商引資也是同樣道理。在招商引資項目開工儀式上,我們常常會聽到“之所以選擇在這里投資創(chuàng)業(yè),除了被這里的營商環(huán)境所吸引,更被這里的招商引資人員所打動?!?/span>
事必有法,然后可成。古人云:“有一定之略,然后有一定之功。略者不可以倉卒制,而功者不可以僥幸成也。”
當前,距離年底只有兩個月,各地都在錨定目標、全力沖刺、爭先進位。這個時候,我們更要保持定力,不為困難找借口、只為實干想辦法,想盡一切辦法、窮盡一切措施,打一場“事半功倍”“四兩撥千斤”的漂亮仗。
(三)
清代文學家彭端淑在《為學》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。
四川有兩個和尚,一個貧窮,一個富有。窮和尚對富和尚說:“我想到南海去,你看怎么樣?”富和尚說:“你憑借什么去呢?”窮和尚說:“我只要一個盛水的瓶和一個盛飯的缽就足夠了?!备缓蜕姓f:“我?guī)啄陙硐胍痛舷拢星覜]能成功,你又憑借什么去?”到了第二年,窮和尚從南?;貋?,把這件事告訴了富和尚。富和尚臉上露出了慚愧的表情。最后,得出一個結論:“天下事有難易乎?為之,則難者亦易矣;不為,則易者亦難矣?!?/span>
在《習近平在浙江》一書中,習近平總書記對義烏的評價用了三個詞:無中生有、莫名其妙、點石成金。這三個詞的背后,是這座城市敢于面對挑戰(zhàn),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。
蘭溪市委十五屆二次全會提出要打造新時代典型工業(yè)城市,目標非常明確,路徑非常清晰,要把這個“難事”變成現(xiàn)實,需要我們敢闖敢拼,心無旁騖抓落實。
抓落實,是一切工作的“生命線”。時間不等人,機會不等人,發(fā)展不等人。抓落實,只有“趁早”,沒有“還早”,必須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,說了就算、定了就干。要落細落小,著眼“具體”和“細節(jié)”,在細微處用功,在關鍵處著力,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。要放大坐標找不足,提高標準找差距,敢于同先進比高下,勇于同自己過不去,要做就做最好,要跑就跑最快。
道雖遠,行則將至;事雖難,做則必成。
投稿信箱: 115373850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