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春日》
汪藻〔宋代〕
一春略無十日晴,處處浮云將雨行。
野田春水碧于鏡,人影渡傍鷗不驚。
桃花嫣然出籬笑,似開未開最有情。
茅茨煙暝客衣濕,破夢午雞啼一聲。
譯文、賞析 / 嚴勇
譯文
進入春天,大概都沒有連續(xù)十天的晴好天氣,到處都是浮云攜帶著春雨而行。
野外田里,一潭綠油油的春水,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;古渡口邊,人經(jīng)過時,水邊的鷗鷺卻自在不受驚嚇。
籬笆外面,將開未開的桃花探頭伸出,看上去最是含情脈脈。
茅屋邊,煙雨靡靡,打濕了行客的衣裳。午后的一聲雞鳴,將人從閑夢中喚引回了現(xiàn)實。
注釋
春水:春天的河水。
嫣然:美好。
茅茨:茅草屋頂。
煙暝:煙雨迷蒙。
賞析
這是宋代詩人汪藻的一首詠春日詩。
這首詩最絕妙之處在于以“春日”為背景,描繪出一幅雨意鄉(xiāng)村畫卷,刻畫出春日鄉(xiāng)村的美好與寧靜,展現(xiàn)出獨特的景致和氛圍。
“一春略無十日晴,處處浮云將雨行”,首聯(lián)是說,進入春天,大概都沒有連續(xù)十天的晴好天氣,到處都是浮云攜帶著春雨而行。這是寫“春日之多雨”。
連綿不絕的春雨,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與活力。為下文寫春日之美好做好鋪墊。這樣的天氣雖然不如晴空萬里那般明媚,但卻為大地披上了一層神秘而濕潤的面紗。
“野田春水碧于鏡,人影渡傍鷗不驚”,頷聯(lián)是說,野外田里,一潭綠油油的春水,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;古渡口邊,人經(jīng)過時,水邊的鷗鷺卻自在不受驚嚇。這是寫“春日之田野”。
春水在雨后變得異常清澈,宛如一面鏡子,映照出田野的翠綠與天空的浮云。人們在這樣的水邊行走,甚至渡水而過,都不會驚擾到水面上的鷗鳥,它們似乎已習慣了這樣的天氣和人類的接近,展現(xiàn)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寧靜畫面。
“桃花嫣然出籬笑,似開未開最有情”,頸聯(lián)是說,籬笆外面,將開未開的桃花探頭伸出,看上去最是含情脈脈。這是寫“春日之桃花”。
詩人以桃花為例,從側(cè)面來寫春天的美好。桃花在籬笆外含苞待放,或微微綻放,其嬌艷的姿態(tài)仿佛在微笑,給人以溫馨而富有情感的感覺。特別是“似開未開”的狀態(tài),更是充滿了含蓄與期待,讓人心生憐愛。
“茅茨煙暝客衣濕,破夢午雞啼一聲”,尾聯(lián)是說,茅屋邊,煙雨靡靡,打濕了行客的衣裳。午后的一聲雞鳴,將人從閑夢中喚引回了現(xiàn)實。這是寫“詩人之心情”。
在多雨的天氣里,詩人身處茅屋之中,四周被煙雨所籠罩,衣服也因此而濕潤。正當他或許在沉思或小憩之時,午后的雞鳴打破了寧靜,也打破了他的思緒或夢境。這一聲雞鳴,既是對時間的提醒,也是對鄉(xiāng)村生活節(jié)奏的體現(xiàn),讓人感受到一種樸實而真實的生活氣息。同時,也蘊含著一種淡泊名利、追求古樸寧靜的人生態(tài)度。
縱覽全詩,語言優(yōu)美,畫面感強,即景生情,寓情于景,情景交融,意境絕美,心境悠然,是為詠春日詩中的絕妙佳作。
紅色壹號,不只是酒,
它是英雄的見證, 是時代的印記, 是每一個夢想家心中不滅的火焰。 喝紅色壹號,展家國情懷! 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 請關(guān)注“紅色壹號酒業(yè)”官方微博和公眾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