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1年前,他首個提出“中華民族”概念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4-23 14:35:49    瀏覽人數(shù):

1902年梁啟超首次提出了“中華民族”概念。

  

121年之后的2023年4月22日,在梁啟超誕辰150周年之際,在他的家鄉(xiāng)江門新會,一場人文思想的盛會——“梁啟超與中華民族”主題報告會舉行。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、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、中山大學、五邑大學等院校的文史專家和學者,圍繞梁啟超的精神和思想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。

  

從“少年中國說”、首提“中華民族”,到留下上千萬字的重要著述;從維新變法、倡導立憲,到多方面引領中國社會思潮,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,梁啟超無疑是真正意義上的跨越時代的“網紅”。


微信圖片_20230423144159.jpg

江門新會,梁啟超故居的梁啟超像

  

梁啟超首次提出“中華民族”

  

為進一步深挖弘揚梁啟超的文化精神內涵,4月22日,江門市委、市政府與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、校史館、檔案館,共同舉辦“梁啟超與中華民族”主題報告會。梁啟超是我國近代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文學家,被公認為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。他一生愛國、救國、報國,其思想會通中西、融貫古今,吸收和創(chuàng)造了“中華民族”等許多重要概念,從內容、文體、文風等多方面引領中國社會思潮,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國民。

  

1902年,梁啟超在《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》一文中,先對“中華”一詞的內涵做了說明。接著,梁啟超在論述戰(zhàn)國時期齊國的學術思想地位時,正式使用了“中華民族”一詞。1905年,梁啟超又寫了《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》一文,從歷史演變的角度重點分析了中國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,認為“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,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”。

  

專家學者認為,梁啟超首次提出“中華民族”的觀點,為消除民族歧視、促進各民族關系和諧、團結、統(tǒng)一,發(fā)揮了積極的理論指導作用,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精神財富。


微信圖片_20230423144204.jpg

報告會現(xiàn)場

  

梁啟超一門三代與清華大學有著深厚淵源,他曾任清華國學院四大國學導師之一,凝練出“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”成為清華校訓,一百年來激勵了無數(shù)清華學子和一代代有志青年。4月22日上午,清華校友總會還向江門市捐贈“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”石刻,并于梁啟超故居舉行了揭幕儀式,共同致敬歷史,景仰先賢。

  

梁憶冰:祖父的教育理念,“育人”是重中之重


在主題報告會上,梁啟超的孫女梁憶冰作為親屬代表發(fā)言。

  

“祖父1929年去世,距離現(xiàn)在已經94個年頭了。作為梁啟超家族的第三代,我們雖然沒有見過他,也沒有親耳聆聽過他的教誨,但是我們從祖母和父輩們的言行教導中、從祖父著作的閱讀思考中,逐漸體會到他的家庭教育對梁家后代的影響。”梁憶冰動情地講述了祖父梁啟超的教育思想。


微信圖片_20230423144207.jpg

  

“在他的教育理念里,‘育人’是重中之重。他說,學生自修三大要義是為人、做事和做學問。為人的要義是‘反省克己’,做事的要義是‘精神集中’,做學問的要義是學以致用?!绷簯洷f,從前輩身上感受到那種壓不垮的精神,無論境遇如何,前輩們總是樂觀向上、愛國愛家,這是梁家饋贈給晚輩的一份最珍貴的精神財富。

  

“研究弘揚梁啟超的思想和精神,是學術界不可推辭的責任”

  

“當今時代,我們就走在建設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的偉大征程上,雖然已不再是梁啟超先生所處的救亡圖存的時代,但梁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卻有著很多超越時代歷史的價值和意義,深入研究和繼承弘揚梁啟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,是學術界不可推辭的責任?!鼻迦A大學黨委原副書記、校史編委會副主任、校友總會副會長韓景陽在致辭中表示,在梁啟超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,大家齊聚先賢故里,追溯梁啟超先生思想風范之源,研討梁啟超先生的一生與近代中國的發(fā)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

微信圖片_20230423144211.jpg

梁啟超從《易經》卦象中凝練出“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”,成為清華校訓。

  

江門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陳冀在致辭中表示,近年來,江門高度重視啟超文化研究、弘揚與發(fā)展,通過修繕啟超故居、打造啟超公園、命名啟超大道,推進室內展陳提升和環(huán)境改造工程,加快打造梁啟超文化產業(yè)園區(qū)和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;全力打造“啟超故里”文化品牌,新會區(qū)將每年5月定為梁啟超文化月,以文塑旅,進一步延續(xù)文化內涵,不斷提升啟超文化的影響力和號召力;組建梁啟超研究學會、啟超家教家風宣講團,成功打造“少年中國說”國際文化交流平臺品牌,成為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“根魂夢”的文化紐帶。

  

文化交流、思想激蕩:主題報告會精彩觀點逐個看

  

4月22日上午,來自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、哲學系、歷史系和校史研究室,五邑大學文學院的5位專家教授,圍繞梁啟超對中國現(xiàn)代史學貢獻、梁啟超與清華國學傳統(tǒng)等內容作主題報告。當天下午,中國社會科學院、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、中山大學、五邑大學等院校的50余位文史專家和學者,圍繞梁啟超哲學、國學思想研究,梁啟超與中華民族,梁啟超與近代歷史報刊學,梁啟超文獻手稿,梁啟超與新會風云人物等多個議題展開學術討論。

  

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壁生“梁啟超是現(xiàn)代新儒學的先知般的人物”

  

清華大學哲學系陳壁生教授是首個作報告的學者,他在《梁啟超與清華國學傳統(tǒng)》中論述了梁啟超與清華大學、梁啟超的“智育”與“德育”?!傲簡⒊亲钤鐚ⅰ畤鴮W’一詞帶入中國學術界的學者。”陳壁生說,1902年8月,梁啟超在日本謀創(chuàng)《國學報》,曾和黃遵憲函商:“《國學報》綱目體大思精,誠非率爾遽能操觚。仆以為當以此作一《國學史》,公謂何如?”1920年梁啟超在清華講“國學小史”。


微信圖片_20230423144214.jpg

  

陳壁生比較了梁啟超的國學與胡適的“整理國故”在古今中西關系、國學研究方法、背后的思想等三方面存在差別。“胡適完全把中西問題理解為古今問題,梁啟超更偏向認為中西各有古今?!?/span>陳壁生認為,在儒學的現(xiàn)代轉型過程中,梁啟超是現(xiàn)代新儒學的先知般的人物,他確立了一個基本框架,即儒學無法為民族國家提供國家道德,而只能為國民個體提供個體道德。這一基本框架,成為現(xiàn)代新儒學理解儒學的基本框架。

  

清華大學校史館教授劉惠莉:梁啟超贈學生王力大尺幅書法佳作

  

清華大學校史館劉惠莉教授作了《清華檔案中的梁啟超》報告。她從清華檔案資料中,講述了梁啟超與清華的關系、學術刊物出版、國學研究院風潮、梁啟超墨寶等內容。


微信圖片_20230423144218.jpg

  

清華國學院創(chuàng)辦時有四大導師:王國維、梁啟超、趙元任和陳寅恪。我國現(xiàn)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、著名語言學家王力于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院。


微信圖片_20230423144221.jpg

  

2021年,王力先生的后代,將家中珍藏的梁啟超先生為學生王力寫的一副集句對聯(lián),捐贈給清華大學檔案館收藏。這是梁啟超書法作品中難得一見的大尺幅佳作。劉惠莉介紹,這副對聯(lián)為“人在畫橋西,冷香飛上詩句;酒醒明月下,夢魂欲渡蒼茫”,寫于1927年4月17日。

  

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戚學民:“梁啟超首次以西方美學理論來解釋書法之美”

  

梁啟超的書法一直以來為國人津津樂道。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戚學民教授作了《梁啟超<書法指導>簡論》的報告。


微信圖片_20230423144225.jpg

  

“梁啟超認為書法是美術。他提出了四個理由:線的美、光的美、力的美、個性的展示。這是首次以西方美學理論來解釋書法之美,這四個方面在后世看來并非全然成立,但這是美學闡釋理解書法藝術性,有極大的開創(chuàng)意義?!逼輰W民說。

  

江門梁啟超研究會會長、五邑大學文學院教授李旭:“梁啟超積極尋找中國出路

  

江門市梁啟超研究會是江門市社科聯(lián)主管的社會團體,成立于2018年。會員主要由五邑大學、江門職業(yè)技術學院教師,以及社會各界對梁啟超與地方文化研究有興趣的人員構成。研究會成立至今共召開了5次學會研討會,出版4本學術專著,以及科研項目和論文若干,為梁啟超研究和僑鄉(xiāng)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。

  

江門市梁啟超研究會首任會長、五邑大學文學院李旭教授,對梁啟超《歐游心影錄》做了全面細讀分析,寫作了《勘破一戰(zhàn)危機后文明的反思與抉擇》一文。由于李旭教授前不久因病辭世,其報告由江門市梁啟超研究會副會長、五邑大學文學院周文教授代為講解。


微信圖片_20230423144229.jpg

  

該文從“梁啟超對歐洲危機和前途的認識”“梁啟超提出解決中國問題方案”“如何看待梁啟超此時的中西文化觀”等三方面進行論述。在“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”中,梁啟超提出了全民政治、思想解放、社會主義等八方面內容?!坝腥苏f梁啟超保守,其實他在尋找中國出路、實施救國強國方針時,不僅提出借鑒西方近現(xiàn)代文明發(fā)展的經驗與成果,還包含了不少對自己的反省,像缺乏個性獨立、法治精神、批判精神、自治精神等?!敝芪恼f。

  

清華大學國學院特聘客座教授戴景賢:“梁啟超與章太炎有何不同?

  

清華大學國學院特聘客座教授戴景賢,曾師事著名史學家錢穆逾二十載,研究領域涵括學術史、思想史、美學、文學批評與中西思想比較。


微信圖片_20230423144233.jpg

戴景賢教授作了題為《談梁啟超對于中國現(xiàn)代史學的貢獻》的報告,從梁啟超的學術轉型、梁啟超作為史學家的基本學術訓練、梁啟超所開啟的史學議題與研究方法、梁啟超對于新史學的期待、梁啟超對近代史學的具體貢獻,以及梁啟超與章太炎的對比、梁啟超對于錢穆的影響及兩人的差異等方面進行了論述。

  

“梁啟超和章太炎的對比,實際上是史學性格與哲學性格、旁通之學與專精之學、融通寬和與精嚴不懈、世界史視野與民族史視野的對比?!贝骶百t從四個方面,對比了梁啟超與章太炎兩位“泰山北斗”級國學大咖的不同,令人耳目一新。


采寫:南都記者 曾育軍



b68d19a95f7f06014c4c47e1092a7dcd.png



今天周日,

三月初四,

世界讀書日。


書籍就像一盞神燈,

它照亮人們最遙遠,最暗淡的生活道路。




END





紅色壹號,展家國情懷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請關注“紅色壹號酒業(yè)”官方微博和公眾號。




hongseyihao后綴.jpg